绵阳教育培训网

幼儿大班说课乐乐卖水果,幼儿大班说课乐乐卖水果的教案

寓教于乐的水果认知活动设计

在幼儿教育中,将生活场景融入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。"乐乐卖水果"是一个适合大班幼儿的说课活动,通过模拟水果买卖场景,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、数学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,以下从活动设计、教育价值和最新数据支撑三个方面展开说明。

幼儿大班说课乐乐卖水果,幼儿大班说课乐乐卖水果的教案-图1

活动设计:从游戏到学习

"乐乐卖水果"以角色扮演为核心,设置水果店场景,幼儿分别扮演顾客、收银员和导购员,活动分为三个环节:

  1. 水果认知环节
    教师准备当季新鲜水果实物或模型,引导幼儿观察外形、颜色、触感,并学习名称。"这是芒果,表皮金黄,摸起来光滑,闻起来香甜。"

  2. 买卖模拟环节

    • 价格设定:使用1-10元以内的数字标价(如苹果3元/个),符合大班幼儿数学认知水平。
    • 交易对话:练习"请问你要买什么?""一共多少钱?"等基础社交用语。
  3. 延伸活动
    结合健康饮食教育,通过最新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数据(表1),讨论每天应摄入的水果量。

表1:3-6岁儿童每日水果摄入建议(中国营养学会,2023)

年龄 建议摄入量 相当于常见水果量
3岁 100-150g 1个小苹果或1根香蕉
4-5岁 150-200g 1个橙子+5颗草莓
6岁 200-300g 1个大苹果+10颗葡萄

(数据来源:中国营养学会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科学报告)

教育价值:多维能力发展

  1. 语言能力
    根据教育部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,大班幼儿应能"有序、连贯、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",买卖场景中的问答能锻炼孩子组织语言的能力。

  2. 数学应用

    • 数数:统计购买的水果数量
    • 计算:10以内加减法(如"苹果3元,梨2元,一共5元")
    • 度量:使用秤称重,理解"斤""克"等单位
  3. 社会性发展
    角色扮演让孩子体验分工合作,学习礼貌用语("谢谢""请"),培养初步的金钱观念。

教学创新:结合最新教育趋势

  1. STEAM教育融合

    • 科学(Science):讨论水果生长过程(如"香蕉是长在树上还是草本植物?")
    • 技术(Technology):使用二维码让孩子扫描查看水果产地(如海南芒果、新疆哈密瓜)
    • 工程(Engineering):用牙签和水果块搭建简单造型
    • 艺术(Art):拓印水果横切面(如苹果的五角星形状)
  2. 本土化实践
    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2023年发布的《全国当季水果产地分布》,优先选择本地应季水果(如秋季的柚子、冬枣),既保证新鲜度,又减少碳排放。

    • 9-10月:浙江蜜柚、山东苹果
    • 11-12月:赣南脐橙、广东砂糖橘
  3. 家长参与延伸
    建议家庭延续活动,

    • 带孩子逛超市时计算水果总价
    • 用水果制作简单拼盘(参考图1安全刀具使用)
    • 记录一周水果摄入情况(如表2模板)

图1:儿童安全刀具使用要点
(图示说明:塑料锯齿刀适合切香蕉等软质水果,需成人监督)

表2:我的水果日记(家长协助填写)

日期 吃的水果 数量(g) 我喜欢/不喜欢
周一 苹果 120 喜欢
周二 猕猴桃 80 不喜欢

注意事项与差异化教学

  1. 安全第一

    • 避免使用易过敏水果(如芒果、菠萝)或带核水果(如龙眼)
    • 根据《中华儿科杂志》2022年数据,3-6岁儿童食物过敏率为5.8%,需提前了解班级幼儿过敏史
  2. 个性化调整

    • 对数学基础较弱的孩子:提供1-5元标价的水果
    • 对表达能力强的孩子:增加"推销水果"的任务(如"这个西瓜特别甜,因为日照充足")
  3. 评估反馈
    通过观察记录幼儿表现:

    • 能否准确说出5种以上水果名称
    • 能否完成"买两种水果共6元"的任务
    • 是否主动使用"请""谢谢"等礼貌用语

将真实生活场景转化为教育活动,是幼儿教育的精髓所在。"乐乐卖水果"不仅是一次游戏,更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窗口,当孩子们在欢笑中学会计算、表达与合作时,教育的种子已然生根发芽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